为什么同样一件事情,有些人的说服力就更强一些,而有些人则说服力就比较弱呢?那些说服力弱的人往往以为说服力强的人是因为口才好,但其实说服力往往和口才没有太大的关系,他们只是更掌握同理心的应用。
司马迁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说的是人们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奔波,而说服力的发力点就来自于利益。没有说服力的人,往往把说服的论点放在对错,而说服力强的人却能把说服点放在利益上。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大街上随意乱扔果皮纸屑是不好的行为,如果被一个没有说服力的人去制止,讲的很有可能就是“你这样做是不对的,爱护环境卫生人人有责”之类的话语,结果往往就是乱扔的人并不买账,遇到不讲理的还有可能发生争执,而说服力强的人讲的可能是“这里有监控,你不快点捡起来一会罚款的就来了”,乱扔果皮的人听到这样的话,有很大可能性会把乱扔的东西捡起来,说不定还会产生感激的情绪,虽然前后两者的目的都是希望乱扔的人能捡起垃圾,但说话的出发点不同,结果就大不相同,而且,越是那种不讲道理素质不高的人群,后者的方式往往越有用。
所以,在与人交流的时候,时刻提醒自己“少说对错、多说得失”,会让你讲的话越来越有说服力。
我是漫浪的血,更多有趣的干货原创内容,尽请登录创业行者网站:chuangyexingzh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