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与人之间对某件事情的判断有不同的结果时,认知偏差就出现了。
举个例子,假设你路过一条小路,有个人在表演扔硬币,周围有15个观众在围观,前100次都是正面朝上,如果你来判断之后100次扔硬币的结果,你会做出怎样的判断?有点理性的可能会猜小于50%,非常理性的会猜50%左右,有人猜100%、0%,甚至有个观众猜的是精确的73%。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猜测结果呢?其实这就是认知偏差,从概率学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其实50%左右可能是比较接近的答案,但如果猜100%的人知道硬币两面都是正面呢?如果猜73%的人刚好与魔术师联手表演呢?因为只是路过的你对表演扔硬币的人一无所知,你的判断只是基于你的经验而不是对表演人的认知,所以你们之间的判断结果产生了偏差。而产生认知偏差的原因来自于我们的认知边界,就像一个红绿色盲患者无法确认两者的色差的道理一样,不认识所以不知道所以没法做出判断或者做出判断有可能是错的。
同样,每当我们的意见与他人的意见不同时,很多人的第一反映是反驳,但其实有时候反驳是没有用的,因为大家的认知其实已经出现了偏差,在没有解决认知之前,谁都更确信自己的答案,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是在于消除认知偏差。
这也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我们读书或者学习的时候,千万不要过多关注于那些我们赞同的点,反而是我们要多去尝试理解我们不赞同的点,赞同的点其实都是你已经理解了的点,这些其实是不需要你去学习的,只有那些你不赞同的点,才真正具有学习的价值。
当你的层级越高,你会越容易发现,错的,往往只有你一个人而已。
我是漫浪的血,更多有趣的干货原创内容,尽请登录创业行者网站:chuangyexingzh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