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没有做出好的结果并不是事情本身有什么问题,最关键的点其实是在做字上,做的逻辑不对,结果当然不会理想,那么我们就来解构一下做好一件事情有哪些逻辑有用。
1、做事情可以花大量的时间在学习上,但不要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策划上,中国有句古话叫计划没有变化快,所以你很难制定出一个完美的计划。如果你真的需要一个完美无缺的且必须成功的计划才能加以实施,这只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的抗风险能力根本不足以应对这件事,也就是说做这件事已经远远超过了你本身的能力,所以即便你已经做了万全准备,你仍然有大概率碰到墨菲定律,当你的计划中任何一个环节可能出错的时候,它就必然出错。你应该做的其实是进行一个初步的大概的计划,然后立即开始执行,大多数看上去很好的事情其实都是演化出来的而不是策划出来的,真正的成功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汲取经验、及时纠偏,甚至当整个事情执行完成后,你回过头才发现整件事情在执行过程中方向早已偏离最初的设定,但你最想要的目的却是达成的,这说明你的目的没有问题,但你最初的策划却是不正确的。随便举两个例子,思考一下20年前的windows系统和现在有多大的差别,以及8年前的安卓手机与现在的安卓手机有多大的差别,它们的目的都一样,以更便捷的方式操作电脑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设计有价值,但在整个生命周期里不断地更新和迭代却更为重要。
2、每一件看上去类似的事情,在成功背后的本质却很有可能是不同的,有些经验能够复而用有些却不能,特别是在你没有理解这个事情的时候,千万不要盲目开始,即便是同一个行业同一件事情,有些人适用的方法对你来说就不一定有效,你要做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去试错,避免陷入更大的麻烦中去。举个例子,有人在转手某大厂职工小区楼下的铺面,你看铺面两边卖烟、酒水、饮料、零食的生意都不错,然后你有认真观察了一下,发现周围居然没有卖水果的,然后你打电话咨询了同样是卖水果的远方亲戚,对方也很热心的跟你讲了一大堆有用的心得,于是你鼓足勇气盘下这间铺面开了个水果店,本来大家都是卖快销品,结果人家的生意很好,你的水果却卖得很糟糕,等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大厂为工作的员工健康着想,每天都以补贴成本的方式供应三餐和各式水果,厂里供应的比外面种类又多又便宜,你的水果摊无人问津也就不是什么怪事了。但如果你在盘下铺面前推个水果摊车去试错,我相信不出一天你就会发现这个小区没人买水果,再一打听,就什么都清楚了。
3、不凭主观做事情,而是把事情尽量模块化,制定每个模块的标准解决方案,并严格按解决方案完成模块工作,这样可以保证能持续做好这件事情。当这个事情能够保证正常循环后,就可以尝试对解决方案进行微调,并及时对微调结果做出评估,留下有效的部分固化到解决方案中,只要这样不停的循环下去,良好的迭代就能自然而然的发生。
以上三个逻辑只是成功的一部分,但它依然有效。
我是漫浪的血,更多有趣的干货原创内容,尽请登录创业行者网站:chuangyexingzh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