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选择权每个人都有,只不过有些人不使用它。
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考上了公务员,在周围人看来,他已经是找到一个一份好工作,捧上了一个铁饭碗的人,但在他自己看来,基层公务员事情非常繁杂,完全没有像从前人们口中说的那种一张报纸一杯茶就能过一天的情况,所以他开始每天抱怨事情多、加班多、收入不高,有人跟他开玩笑说:“你都当公务员那么多年了,应该也积累不少人脉了,要不自己出来当老板吧。”他就又会开始抱怨自己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一样不落下,不是自己不愿意当老板,而是自己没得选。类似这种没得选的例子一举就是一大把,仿佛每个人都有自己没得选的时候,但真实的情况却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权,只不过很多时候都只选择了“不选择”这个选项而已。
其实,做出这种“不选择”的选择也不外乎有两种情况,我们先说第一种:因为没有完美的选择,所以选择“不选择”。从我们实际生活中来看,除了在考试答题的时候之外,其实极少遇到能做出完美选择的情况,有时候两个答案的区别仅仅只在于一个相对另一个稍微更好一点点而已,比如上面这个例子,他抱怨工作累、收入低,这个一整个大问题也许是暂时无法全部克服的,但他仍然有选择,比如每天花一点点时间看几页未来能帮他更好地当老板的书,这个选择也许对当下改善不大,甚至可以说是忽略不计,但如果他能长期坚持下来,在未来的某一天他终于决定创业的时候,这些他曾经读过的书就能让他拥有比其他人更高的创业成功率,他之所以觉得没得选,只不过是因为这个选择不够简单而完美,能轻松地一次性解决所有的问题而已。
再来看第二种情况:因为不愿意承担选择的责任和结果,所以干脆选择“不选择”。还是刚才那个例子,也许他已经累计够了创业的人脉,即便现在去当老板也能活下去,但因为害怕创业过程中的困难,以及万一创业失败会造成的后果,所以放弃了自己的选择权,然后拱手把选择权交到了自己的孩子、房子、车子上,无论这些与自己有关或无关的事物做出或不做出选择,从心态上就可以把责任归结到选择人上,自己却是在没有办法甚至被迫的情况下,继续原来的路径,以便能让自己更容易接受当下的结果。
如果你也经常“丧失”自己的选择权,不妨把它找回来吧。
我是漫浪的血,更多有趣的干货原创内容,尽请登录创业行者网站:chuangyexingzh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