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句和陈述句的价值

2021年1月25日 2076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曾经的我在文章非常喜欢用疑问句或者反问句,大家可以在我之前的文章中随便翻一翻就能找到不少的例子,但现在我能不用就尽量不用这样的句式,现在的我都是尽量以陈述句的方式来表达我的观点。

上面这一段说完,如果按我以前的习惯,很自然的会加上一句“为什么呢?”,但现在的我会尝试控制着自己的思维,不再使用这样的问句,因为这样的句式对整个文章除了增加语言效果,对文章的实际内容几乎起不到什么影响。其次在陈述的过程中增加疑问句或者反问句,实际上就是把自己置于了一个更高的层级,让文章增加了说教的意味,如果使用得再不当一点,更有可能会让文章看上去有一种蔑视感,这会减少我想表达的内容的力量感。

在工作和商业交流中,如果不是需要别人回答有价值的内容,我们也应该尽可能避免使用各种问句。比如你安排下属做一个春促PPT,你希望主色调为红色,那么你就应当直接告诉你的下属:“把这份PPT的主题设置成红色。”而不是对下属提出疑问:“你为什么不把主题做成红色呢?春天不应该是红色的季节吗?”相比第一份命令,第二份命令意思虽然一致,但假设你是执行命令的人,接到第一份命令,你的思维就是接活和按要求完成,而接到第二份命令,你的思维关注点可能就从完成PPT变成了春季到底可以是那些颜色。

除了需要别人回答有价值的内容,还有另一种情境非常适合用问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那就是在低效沟通环境下又需要自己站出来反驳对方意见的时候,这样的低效沟通环境最常见的形式就是超过三人以上小会议。举个例子,你可以说:如果A情况下发生了B情况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而不应该说,按你说的这样做一定会发生B情况。因为当你直接提出反驳意见时,你根本不知道反驳的究竟是谁的意思、打了谁的脸,而如果你用问句这种间接的表达方式进行反驳,把意见和建议包装成一个问题提出来,那么只会让对方觉得我可能没有考虑到这个点,而不会有被侮辱的感觉。在类似这种低效沟通的环境下,陈述句会让人觉得你不识大体、不知好歹,而问句表达形式让别人觉得你思维缜密,也较容易获得参会者的认同。

这里说一句题外话,还有一类人是需要大家极度警觉和远离的,就是在没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清晰的表达自己观点的情况下,使用类似“你们要考虑清楚”这种既模糊又强调的语句的人,因为他一旦说出这样的话,就仿佛就立于不败之巅,你做成功了,他的功劳最大,因为是他让你考虑清楚了,而如果你失败了,他一点错没有,谁让他警告你了你仍然不认真考虑。如果你是下属,遇到这样的上司,最好尽快跳出他的管辖,因为你一定是他口中的无为者、背锅侠,而如果你是老板,这样的人绝对不能重用。

恰当的使用问句和陈述句能有效减少沟通障碍、提高效率,我们都该学会。

我是漫浪的血,更多有趣的干货原创内容,尽请登录创业行者网站:chuangyexingzhe.com

漫浪的血

联系QQ:851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