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思考创业的一些行业选择,我可能会逐步对思考的东西进行总结,然后分享给大家,这可能只是分析这一期,也有可能会是一个系列,或者某个行业的再细分,具体到什么地步,暂时不定。
先看看今天的部分——服务业,我思考中的服务业与百科的详细描述略有差异,在这里我把服务业分两类,一类是与生活不直接相关的服务,比如金融服务、商务服务、技术服务的就属于这种类型,这类服务业进入门槛大多比较高,另一类就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类型,比如餐饮、快递、家政之类,这类服务业的进入门槛相对就比较低。前者由于受制于专业性的问题,与大众创业者天然就有较大区隔,我这里就不继续展开,因为有些东西我也不懂,不能乱说,我想说的是第二类——与生活相关的服务产业。
对于一个初创者来说,生活服务产业是一个好选择,但也不是一个好选择,这样的说法并不矛盾,好与不好在于做选择的人是怎样一个类型。我把初创者分成两个类型,觉得自己能力比较高的和觉得自己能力一般的,如果觉得自己能力一般,那么生活服务产业就是一个极佳的选择,因为生活服务其实并不太需要有多少智慧,这是一个内卷的行业,只要你比别人肯下努力、肯付出、肯降低预期收益,那么你就一定具有竞争力,比如别人洗车收50,你就收45,但是洗的车一样干净,又或者别人洗车50你也收50,但是你能做别人做不了或者不愿意做的事,有时候甚至只需要比别人多做一个小细节,比如别人洗车比较马虎,而你洗车过程中能把四扇车窗降下来擦洗车窗上沿,你就能够获得客户的信任和口碑。
以上这个例子是你觉得自己能力一般的情况,但其实大多数情况是,出来创业的人普遍都觉得自己能力比周围的人更强,所以,我的建议是,除非你铁了心为了累计原始资本先选择进入生活服务业,做好赚够原始资本就离场的准备,那么初创者尽量不要选择生活服务业。原因有三个,第一个就是刚才说的,生活服务业是一个内卷行业,你必须做得比别人更好你才有优势,虽然你的进入门槛低,那么也就意味着别人进入的门槛同样会很低,一旦某个项目利润高了,那么势必会快速引来各种模仿,与之带来的结果就是竞争加剧以及拉平利润;第二,生活服务行业初创者一般都是服务的参与者,因为初创的生活服务项目带来的利润很难支撑起一个纯粹的管理者,但是,实际地参与服务行为会占据你极大的时间成本,而这些大量的时间投入对你思维提升帮助却很小,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你把精力都花在眼前如何更好的生存下去上,那么对未来进行计划的精力就会大幅降低,你的创业可能成功了,但也止步了;第三,如果你的能力高于生活服务业需要的能力,但长期能力发挥的低负载有可能会让你的实际能力降低,这就好比你原本能跑8公里,本来应该选择挑战10公里,但你却选择跑1公里,开始的时候确实很轻松,但如果长期跑下去,你可能跑两公里就受不了了,但如果一开始你就选择一个能力需求高的行业,即便创业失败了,只要项目选择得当,不掉进坑里回不了头,那么你二次三次创业时候重新选择生活服务业,也依然能够轻松胜任,千万不要把自己一开始就束缚住手脚,所以,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是先求博再求稳。
从大局情怀来讲,与生产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其实对于我们生活水平提升的影响是有限的,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只是在传递经济价值而不是创造经济价值,对于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省乃至一个国家和我们整个地球来说,服务业改善的只是当下的体验,要想拥有更好的生活,还必须依靠制造业。举个例子,“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从前的车有车夫,马有马夫,邮件有邮递员,这些都是生活服务人员,他们确实在为当代的生活提供更优质的体验,但当汽车、飞机、高铁出现之后,当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微信出现以后,从前少部分人才能体验的服务,现在大部分人都能享受而且还体验得更好,这就是制造业的价值与意义。
有时候,选择无关对错,但却有优劣之分。
我是漫浪的血,更多有趣的干货原创内容,尽请登录创业行者网站:chuangyexingzh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