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对于每一个营销实践者来说,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营销模型,但如果拉到最底层来看,基础的营销模型都是类似的,今天我们就来还原这个最基础的也是通用的营销模型。
这个营销模型我们可以把它总结为一个公式,既营销=产品+定价+渠道+宣传,现在我们把这个公式上的因子逐一拆开看看它们到底是什么。
产品,产品是对客户需求的满足,而这种满足可能与客户的表层欲望不一致,只有准确的定位到客户的真实需求,才能做到真正让客户做出选择。举个例子,客户想买一部新手机,这时候,客户的真实需求并不是一部新手机,而有可能是更舒服的玩游戏、更长的续航、更清晰的照片、更快的网速、更大的储存容量等等,这样的需求已经接近真实需求了,如果是一名手机销售人员,已经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推荐对应的手机,手机设计师也可以根据这个需求来对手机进行优化。但如果你想开发一款全新的产品,你仍然可以继续深挖,比如随时随地娱乐的需求、打发碎片化时间的需求、情感交流的需求、炫耀的需求、美的需求等等,这个时候,你的思维已经又上了一个台阶,你会发现手机的竞争对手其实不仅仅是一部新手机,还有可能是一种全新的娱乐方式、一款更适合拍摄的设备、一场浪漫的电影、一个奢侈品包包、一只口红。一款有价值的产品,必然能从某种程度上满足客户的需求。
定价,定价不仅仅是定出产品的价格,更重要的是如何围绕产品制定出战略。还是以手机为例,定价并不仅仅是根据生产成本和合理利润来计算零售价,而是要从满足客户需求开始制定战略。比如这款手机就是为了满足客户有拍摄、时尚、性价比需求的女性客户,那么处理器就可以稍微偏弱一点,但是前后摄像头需要足够强大,自带的美颜算法要更有效,续航可以稍微拉跨一点,但是一定要超薄,为了降低成本还可以删除一些不必要的功能,比如无线充电、NFC识别、线性马达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有价值的生产成本预算。同样,利润也与战略挂钩,比如设计的是一款纯线上产品,那么就可以把利润收窄以提高线上竞争力,但如果需要在线下销售,那么为下游各层级渠道和代理商预留出相应的合理利润就很有必要,值得注意的是,合理利润并不是最低利润,而应该是与其他产品相比,在能达成足够多销售量的前提下,利润应当设计得越多越好。另外,价值与价格其实是相互影响的,有时候价值决定了价格,但也有价格决定价值的时候,两者之间谁占主动,其实也是需要战略来进行决定。
渠道,渠道不仅仅是代理商、批发商、门店和销售者的统称,更底层的定义应该是与客户实际达成交易的平台,而渠道存在的意义在于提高客户获得产品的便利性。所以,从定义和意义的角度看,能被称为渠道的其实一下子就多了起来,门店是渠道、网店也是渠道,店员是渠道、网红也是渠道,批发商是渠道、厂家直销也是渠道。渠道为了更好的完成与客户达成交易这一根本目的,有时候也会主动承担其他一些的任务,比如客户层面可以保持与客户的沟通交流、协助客户匹配需求、与客户谈判,厂家层面可以协助运输和储存产品、以签署对赌协议之类的方式分摊风险,甚至有以渠道作为融资对象等等不一的方式方法。如果把渠道看做产品,那么它就是用来满足厂家降低客户获得产品难度这一需求的。
宣传,宣传不仅仅是广告,宣传最底层的意义应该是把有价值的信息传达到目标人群中去。举个例子来说,艺人想要出名最需要的是曝光量,这种曝光量不仅仅只是艺人的作品,也可以是各种真的假的花边新闻,即便某个假的花边新闻本身毫无价值,但只要它能被传播开,然后被目标人群接收到,那么它就被赋予了价值。与渠道相同,宣传也能被看做一项产品,只要它能满足客户传达有价值信息到目标人群这一需求。
拆解完这个公式,我们不难发现,以上这四个因子是相互关联的,有些还能相互包含,但它们之间的木桶效应并不严重,有时候只在某一个因子上深度展开,未必不能取得良好的结果。所以,因地制宜的对四个因子进行拆分或排列组合,做出最有利的定价,是营销实践者的考题。
我是漫浪的血,更多有趣的干货原创内容,尽请登录创业行者网站:chuangyexingzh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