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差别,后说培养。
兴趣大多数时候是与生俱来的,因为你的兴趣不会突破你认知的范围,但是兴趣可以被发现,因为你并不知道那些你还不知道的事情你感不感兴趣,只有当你真的接触到某件事情之后,你才会真的知道你自己的感受。比如你所居住的环境从来都不会下雪,在你没有体验过滑雪的时候,其实是很难对滑雪感兴趣的,这个时候你如果觉得滑雪很有意思,其实并不是因为兴趣,而是因为好奇,只有当你真实地体验过一次滑雪之后,你的好奇被满足,你才知道自己究竟对滑雪有没有兴趣。
再来说说能力,能力并不一定与兴趣有关,能力基本上都的是锻炼出来的,只不过如果你的能力与兴趣相关,那么你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就会比没有兴趣的人少感受到一些痛苦。
回到培养的话题,还是从兴趣开始。兴趣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可以培养的,而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能力的锻炼过程中,讲个虚构的故事,你对钢琴在一开始的时候也许不感兴趣,但是每天被父母逼着练琴逐渐锻炼出了钢琴的能力,直到某一天,学校开了一场盛大的艺术节会,你在全校师生瞩目的环境下完美的演绎了一首《献给爱丽丝》,听着全场雷动的掌声然后接下心仪女孩的献花,人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生最高的自我实现需求在这一刻被极大的满足,同样也在这一刻,你很有可能从此就激发了对钢琴的兴趣。有没有发现,一个人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往往只需要一瞬间,而这一瞬间就是建立在人马斯洛需求五个层次被满足的那一刻之上的,这种需求层次层级越高,激发兴趣的可能也就性越大。
然后是培养能力,刚才已经说过了,能力都是锻炼出来的,那么培养能力就分成两个方向,一个是被动的,也就是你不喜欢但不得不做,而且是不得不持续的做,只要这样做下去能力迟早能被培养出来,也许这样培养出来的能力算不上顶尖,但一定会比普通人强得多。另一种就是主动的,也就是愿意去自我主动培养,虽然自我主动培养的意愿一定都是由兴趣决定的,但这个时候也会分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在自我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五个层次需求也同时在不断的获得一次又一次满足,这种满足不断促使你再一次去尝试,而这种不断的尝试其实会比被动的锻炼强很多,因为在被动锻炼的时候,你更多的是希望你的能力去达到满足完成某件事情的条件,而尝试则是你更多的希望去不断地突破自己,比如同样是制陶,如果你就打算捏碗去卖,再捏到足够的时间之后,你一定可以捏出卖得掉的碗,这个时候的你比普通不会制陶的人是会强很多,但如果你与一位天赋与你差不多,但他对制陶碗感兴趣的人相比,在锻炼捏碗的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他做出来的碗绝对会比你做出来的更优秀。另一种情况就是在自我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不但没有获得需求的满足,还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把兴趣都流失掉了,这个时候,如果你仍然对这个能力有需求,确实需要锻炼出这样的能力,那么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动用你所有能动用的资源,然后把它一股脑的砸到能满足这项能力的前提条件上,比如你想学小提琴,那么你就卖一把你所能承受极限价格的小提琴,当你不得不为了这把提琴放弃足够多东西,最终恨不得每天把它拿起来用24个小时的时候,你的能力自然而然也就被锻炼出来了。
当然,最后这条能力培养也有两个前置条件,那就是一要选对方向,二要砸对资源,有些资源并不是你想砸就有得砸的,比如制陶的能力,你要砸的资源就是钱和时间,而如果你想锻炼要买到彩票的能力,你得砸钱和运气,钱你可以砸,也很便宜,两块一次,但运气你就没办法砸出来。
创业也是一种能力,比如季琦就拥有这样的能力,所以他能做出四家上市公司。但如果你对创业不感兴趣,纯粹想靠砸资源来锻炼和获得创业这种能力,我劝你还是买彩票比较靠谱。
我是漫浪的血,更多有趣的干货原创内容,尽请登录创业行者网站:chuangyexingzh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