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即便是以产品为核心的老商业模式,也能从产品思维转变为用户体验思维。
对于一家企业想要年增长10%来说,可能大家加班加点苦干实干就能达到了,但是如果想要让这家企业年增长100%,那么传统的方法可能一个都用不上,而这个时候,从产品思维转变为用户体验思维就有机会达成这个目标。
对于传统的产品思维来说,基本上考虑的就是怎么样打造一款产品,然后再考虑怎么样卖给用户,但用户体验思维就不再是这样考虑的。先说明一下,这里的用户体验思维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客户使用感知,而是一种情感联系,一种参与感。
我们可以尝试这样操作,首先,我们需要有一个极具个人风格特色的对外宣传角色,比如特斯拉就有马斯克,小米就有雷军,锤子手机就有罗永浩。要让用户和潜在的客户一提到这个企业就能与某个人对接起来,哪怕这个人是虚拟的、数字化的、卡通化的,这能让一个公司拟人化,能让公司有人的味道,让用户感觉到自己是在和某个人在交流,而不是单纯的一次商业购买行为。通常情况下,对于公司和产品来说,只有好用、一般和不好用三种选项,而这只能被归纳为使用感受,而情感联系可以展开的内容就丰富的多。要知道,普通人对另一个人或者某个活物其实是很容易建立起感情联系的,而对于某个公司甚至某个产品来说,感情联系可以说大概率建立不起来。举个例子,即便你很喜欢喝可乐,你也不会因为喜欢喝可乐而把喝完的可乐罐照个相留下来,但如果你喜欢的是你的宠物猫,你是有很大概率会在某次撸完猫之后给你的宝贝猫主子拍照留念的,而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是情感联系。
其次,我们需要把公司或者产品转变为一个社群。就目前来讲,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公司或者产品只是一个工具,用来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某个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把我们的工具属性弱化,把社群属性强化,我们就能极大的增强我们的用户粘性,比如每个人都需要用微信,但并不代表每个人都只能用某家运营商。并且,在拥有了繁荣的社群之后,就能在合理或者必要的时候,产生大规模的客户裂变和增值,就像拼多多在短时间内快速追赶上淘宝一样。
试想,当大家都是工具的时候,其实很难做出太大的差别,但是,如果其中某一个工具变成了一个玩具,大家都能参与到其中,能让原本一成不变的生活突然变得好玩起来,如果能有选择的机会,既能当工具又能当玩具的产品会让人更加青睐。
我是漫浪的血,更多有趣的干货原创内容,尽请登录创业行者网站:chuangyexingzh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