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曾有一个订阅广告,它充分的利用了无效的价格这个选项,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怎么做的。
它把年度订阅设置了三个档次,第一档是纯电子版,售价59美元,第二档是纯纸质版,售价125美元,第三档是电子版加纸质版,售价仍然是125美元。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看到了这个广告,觉得这个定价很有意思,于是他找来100名学生模拟选择订阅的档次,得到的结果是第一档16人、第二档没有人、第三档84人。从这样的结果来看,第二档似乎是无效的价格,于是他把第二档选项去除,然后又找了100名学生模拟订阅,然后他发现选择第一档的从16人增加到68人,而选第三档的从84人下降到了32人。根据他的测试验证,第二档无效的价格不但非常有用,而且在成功第一档和第三档之间有了缓冲和沟通的同时,让第三档的订阅比例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也是杂志社最想要的结果,而如果去掉第二档,那么订阅的价格将被大幅度的拉下来。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喜欢对比,在容易对比和不容易对比两种情况下,人们更青睐于容易对比的事物。在上面这个例子中,电子版和纸质版是较难比较的情况,而纸质版和纸质加电子版就是容易比较的情况,当这种情况出现,大脑会本能的偷懒,从而选择那些在比较中胜出的选项。
就像最近某米手机有配置充电器版本和不配置充电器版本,两者价格一样,然后美其名曰环保版本。消费者可以选择环保,但选择环保的目的是把省下来的费用送给某米公司做利润,这就很有意思了,因为几乎没有人会选择环保版本,这几乎就是另一个版本的无效价格,但它的目的与环保关系不大,因为它用无效的价格创造了一个话题点,它的目的达到了。
想想看身边还有什么在采用无效的价格策略?
我是漫浪的血,更多有趣的干货原创内容,尽请登录创业行者网站:chuangyexingzh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