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迷信互联网,实体仍然有机会

2021年10月24日 1991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先说结论,互联网能解决一部分的效率问题,但互联网很难解决其他问题,比如成本。

从互联网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大家都有一种莫名的迷信,认为互联网能解决几乎所有的商业问题,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就像结论说的哪样,根据我的观察和思考,它更多的是能解决效率问题,而且是点对点的效率,当从点对点切换到点对面的时候,面越大,解决效率的能力就会变得越来越低。

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效率提升的本质其实就是解决了信息的不对称,当两个人做同样一件事情的时候,其中一个人拥有对方所没有的信息,那么这个拥有信息的人效率就一定会比不知道这个信息的人在某方面效率会更高,比如两个人一起卖水果,其中一个人知道某个本地的供货商价格更低,于是他的利润就一定比另一个人高,然后,两人通过不断的竞争,最终会越来越接近社会平均利润,只不过一人稍高,而另一人稍低。(关于社会平均利润,可以参考我之前的一篇文章《生意难做与不难做的原因》)

上面所说的这个道理应该很容易理解,这其实就是点对点的效率提升,互联网可以做到这一点来实现它,但同时请不要忘了,互联网还拥有另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信息大爆炸,于是点对面的情况也就同步出现了,还是刚才卖水果的人,他们为了提高利润,于是都在互联网上查找价格更低的供货商,通过搜索引擎一搜,结果发现有茫茫多的供货商,确实有供货商价格比本地的低不少,可他们不可能每一个都点进去查找和比对,于是在解决了老的信息差问题时,新的信息差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他们当中的某一个可能找到了一家价格更低的供货商。然后两家水果商人都以为自己已经具有了成本优势,想通过降低价格来消灭对方,从而获得更多的客户和利润空间,结果两人挣到的钱仍然像原来一样,越来越接近社会平均利润。

所以,互联网能解决效率问题,可它就像洋葱一般,在解决上一个层级的效率问题的同时,往往又有可能创造出下一个层级的效率问题。每个人都知道,谁掌控了效率,就意味着谁掌控了利润,于是就有了当年并一直持续到现在的淘宝和百度之争。

要知道,最早的时候,百度是可以直接搜索到淘宝的商品的,淘宝的利润点也是来自于商家销售产品抽一定比例佣金的,百度同时还能为淘宝带来新的客户和商家,极大的帮助淘宝解决了效率问题,所以两者合作关系良好,百度也从商品推广的商家获得了相应的利润。可当淘宝达到了一定规模之后,决定收回帮助客户解决选品的效率工具,用来产生新的利润点,于是淘宝屏蔽了百度,自此,百度上就再也搜索不到淘宝的产品了,淘宝的利润点也从抽佣逐渐转向推广。最开始的时候,淘宝商家的成本是非常低的,可这种红利期非常的短,可红利本身就代表着短暂的供需失衡和资源错配,随着淘宝商品逐渐增多,就又回到了信息大爆炸的效率问题,商家为了让客户更快的找到自己,不得不开始付费推广,这其实就是用成本换效率的方式,这将会把淘宝商家的利润快速的向社会平均利润拉,于是很多淘宝的商家会开始发现,原来开一家淘宝店和开一家实体店的成本其实差不多,互联网的效率问题看上去似乎解决了,但又好像并没有真正解决。

而这只是一切的开始。微信出现了,京东出现了,拼多多出现了,抖音、快手、火山等等短视频出现了,于是又有了淘宝腾讯之争,抖音腾讯之争,淘宝和抖音之争等等等等……

开放的互联网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像宇宙一样不断膨胀和扩散,从搜索引擎把客户向淘宝引流,到淘宝的独立王国,从现在流行的公域流量向私域流量引流,到个人IP的独立王国,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互联网正在很快地并且不断加速的熵增,随着这种熵增,互联网也将会逐步的碎片化、区域化、个体化,这将使得效率问题的解决程度变得越来越弱,解决的成本也将变得越来越与实体店趋同。未来的互联网很有可能将会和实体一样,付出差不多相同的成本,成交差不多相同的客户,获得差不多相同的利润,直到某一天,互联网被新的技术迭代而逐渐消亡冷寂。而公司与公司的利润差异,会快速地从有没有互联网红利的差异,向公司运营能力高低这一最根本的差异靠拢。

所以,实体仍然有机会,或者说,实体从来都有机会,只不过当下因为互联网红利的关系,略低于社会平均利润而已。

我是漫浪的血,更多有趣的干货原创内容,尽请登录创业行者网站:chuangyexingzhe.com

漫浪的血

联系QQ:851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