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合作者的积极性会比大多数员工都强。
目前很多机构、平台、公司都开始要求员工转变身份,从企业内部的员工独立出来注册工商营业执照,成为个体工商户,虽然互联网上有部分人在说这是为了企业不缴纳五险一金,但其实这部分人并不理解企业运作的内核。举个例子,公司有一名员工转成个体工商户了,他之前在公司结算的工资应发数是8000,剔除五险一金之后他的实际到手数是5500,等他成为个体工商户了,原来的应发工资现在变为合作费用支付,额度还是8000,总金额其实并没有减少,区别只不过在于他拿到这8000的总额之后自己愿不愿意拿出2500去缴纳五险一金。无论是员工还是合作伙伴,无论是工资还是合作费用,其核心都是等值的人民币,它一定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当这个市场需要这样的人多,那么工资或合作费用必然给得高,而当既有能力又想拥有这份工作的人比市场需求多,那么工资或合作费用必然会降低,而这与发的是工资还是合作费用无关。
如果要说对员工转个体工商户会产生什么不良的影响,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增加了员工的风险承担。举个例子,原来是员工在企业打工,那么企业无论做得好还是不好,国家要求的最低工资标准是一定要发的,但如果身份转变为个体工商户,企业经营如果出现问题,合作方没有工作可以做了,那么合作费用是不会产生的,个体工商户如果没有其他谋生手段,是有可能完全没有收入的,比如疫情期间餐馆停业,但员工工资是要发的,而合作的蔬菜商贩、作料商贩就可能拿不到原来一直都有的产品销售费用和利润。
除了以上这点,企业这样转变,也必然有其他好处的,它至少体现在这两个方面。首先是文章一开始就分析过的结论,合作者的积极性会比大多数员工都强,很多员工会有摸鱼的倾向,但合作者不行,因为合作的规则往往都是很精确的,做到什么程度就能拿多少钱,摸鱼就等于自己骗自己。其次,一个公司正式员工的工资在财务报表中体现为人工成本,而合作费用体现为销售费用,虽然它们都是同样的钱,但在股东们看来,销售费用的结果导向性更强得多,对人工成本使用的关注度会远远大于销售费用,如果人工成本占比过高,很有可能对公司的股价产生不好的影响。
综上,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在公司做起来之后,千万不要急着招员工,反之应该尽量去挖掘那些合作伙伴,你可以尝试付出超过普通工资的费用,去找到那些能力远超你预期的人。
我是漫浪的血,更多有趣的干货原创内容,尽请登录创业行者网站:chuangyexingzh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