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普通人只需要在最关键的节点竭尽全力即可。 普通人的一生会有那么为数不多的几个关键点,有些是我们能选择的,有些是不能选择的,在这几个关键点之外,其实对整个人生没有太大影响,所以,我们不应该把精力平均分配到每一段人生旅程上,而是应该找准关键点,然后竭尽所能围绕这个关键点做自己能做的一切努力,这样,我们才有机会迸发出更炽热的精彩。 普通人的第一个人生关键点是诞生,这也是我们唯一不能选择的关键点,这个关键点几乎决定了我们人生的下限,有些人碌碌无为、穷困潦倒地度过一生,有些人同样碌碌无为但却能锦衣玉食地度过一生,这…

2021年5月30日 0条评论 1589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先说结论,看身边人。 与其自己去想一些务虚有的创业路径,认真观察你周围那些能赚到钱的人在做的事,然后结合自己的能力,尽量跟他们学着做相同或类似的事情。 不管你所在的圈层高低,在你的身边一定会有过得比你好的人,如果你认真观察他你就会发现,他的能力、社会关系、初始资本其实都跟你差不了太多,他之所以现在过得比你好,一定有他的路径和方法。举个例子,你朋友卖烧烤还不错,那说明他的味道、位置、经营思路一定没有太大问题,只要你给他足够的安全感,让他知道你不会抢他的生意,那么我想他还是有大概率会跟你讲真的东西,甚至有可能会一步一步…

2021年4月27日 0条评论 1716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先说差别,后说培养。 兴趣大多数时候是与生俱来的,因为你的兴趣不会突破你认知的范围,但是兴趣可以被发现,因为你并不知道那些你还不知道的事情你感不感兴趣,只有当你真的接触到某件事情之后,你才会真的知道你自己的感受。比如你所居住的环境从来都不会下雪,在你没有体验过滑雪的时候,其实是很难对滑雪感兴趣的,这个时候你如果觉得滑雪很有意思,其实并不是因为兴趣,而是因为好奇,只有当你真实地体验过一次滑雪之后,你的好奇被满足,你才知道自己究竟对滑雪有没有兴趣。 再来说说能力,能力并不一定与兴趣有关,能力基本上都的是锻炼出来的,只不…

2021年4月26日 0条评论 1618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先说结论再讲故事,简单来说就是在学完低层级的知识后,快速攀升知识层级,然后用高层级的知识思考低层级的问题。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参加小升初考试,最好的办法并不是反复练习小学题目,而是尽可能的学习初中的知识,然后用学到的初中知识来解决小学题目,这种思路可以用来解决数学也能解决语文,数学很明显我就不细说了,语文其实也同样,语文的初级目的是能清楚而准确的表达和理解,完成了这个初级目标考试得分就不会太低,但是想要高分,能清楚而准确的表达和理解就不太够,更多的时候它需要的是那一丝文学性,这种文学性如果通过单纯的练习是很难提升的…

2021年4月12日 0条评论 1808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今天我们来看看真正的创业者和其他人的心态差异。 我相信,大部分觉得自己有点能力的人都有过创业的想法,特别是在工作累的时候,为了老板的目标而不是自己的目标在努力的时候,看着能力不如自己的人却扶摇直上或指手画脚的时候,就更容易有这样的想法。有这样的心态没有什么不对,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为自己的成功努力,但是,有超过90%的人也只是想想而已,并不会实际去做,因为当他们开始尝试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创业远比想象的痛苦,上完朝九晚五的班,拖着一身疲惫回到家,竟然不能看电视、玩游戏、玩手机,而且创业也不简单,自己平时上班那一套在创…

2021年4月10日 0条评论 1645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现在已经到了2021年,社会上新生代员工已经是95后甚至00后的天下了,有些老板突然发现,这些员工似乎和以前老在的员工不一样,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些新生代员工的管理问题。 要管理他们,首先要了解和理解他们的心态。如果你不是超级企业,新入职员工都是985、211以上,那么大概率你的员工不会有太高的自我上进心,不会通过自我调节来产生更多更大的晋升渴望和层级突破,所以他们很难被管教式的管理。他们最大的愿望可能是在不工作的前提下有能活的相对宽松的收入来源,要知道,只要有目标就可以被引导,所以他们虽然难管教,但是可以被引导。特…

2021年3月24日 0条评论 1610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人生每个阶段读功能性书籍的价值与意义都有所差别,今天我们就来尝试把它们简单的归个类。 首先是学生阶段,这个阶段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读的最多的应该就是教科书。教科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为了把一个东西或者一个概念描述清楚,往往会选择异常复杂而尽量没有歧义的表达方式,越是偏理科这样的情况就发生得越频繁。这种表达方式决定了它必然是分层级的,只有当你理解了上一个较浅层级所讲述的东西,才能明白这更深一层所想表达的意思,对于一个对上一个乃至上几个较浅层级都不掌握的人来说,很有可能会发生“认识这段话里的每一个字,但无法理解它们在讲述什么…

2021年3月15日 0条评论 1956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一开始,我们的大脑是喜欢信息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它都喜欢,但有些信息它吃进去可能不消化,这就让它产生了痛苦,随后它就开始抵制接收这部分信息,于是“学习”这个动作就被嫌弃了。如果我们要让大脑重新喜欢上学习,就需要明白我们的大脑喜欢什么,然后我们就能以它投喜欢的方式进行投食。 我们的大脑最喜欢的五类信息:安全感、情绪、代入感,而这三点恰恰全部来源于人作为一种动物的天性,他们保证了人类这一生物物种的延续,今天我们就把它们捋一捋看看它们的内核是什么。 首先是安全感,安全感就是对旧信息的重复,虽然你已经知道了整个信息,甚至清楚…

2021年1月22日 0条评论 1915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古人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其实现在也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一辈子有多少的价值取决于其受教育的水平,如果要进入优质的高校,那么进入优质的高中就是一个有效的办法,而进入优质的高中就需要一所优质的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来打基础,最终,小学6年、初中3年的义务教育被“学区”来进行划分,学区房由此孕育而生。 其实在80年代以前,学区虽然已经存在,但学区房这个概念还并没有被提出,那么我们尝试回归本源,究竟是什么原因诞生了学区房?是优秀的师资力量吗?在那个学区房诞生的年代,师资力量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相对微弱,老师普遍都是中专毕业…

2020年12月28日 0条评论 1957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最近有个“你在教我做事?”的梗火了起来,虽然这句话娱乐的成分更多,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人因为这句话在进行或者被人恩将仇报。 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会因为教人做事,反而引起恩将仇报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定式思维里面,教人做事都是老师干的活,当你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开始为生活而奔波的时候,你就是一个能堪一用的栋梁人才了,只要再经过几年社会的打磨,就立马能成为家庭的、公司的甚至社会的中流砥柱,可这个时候的你,还能一边成熟稳重,另一边仍保持学生一样虚心求知的心态吗?绝大多数人是不能的,他们期望的是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树立起…

2020年12月21日 0条评论 2481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