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都在思考一个投资的悖论,投资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心里想的一般都是为未来做一个合理规划,让未来的我们生活质量变得更好,但这里本身就存在一个悖论,我们对未来的投资必然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当下的生活质量,本来这个星期我可以吃个大龙虾,结果拿去买基金了,本来下个星期可以吃个帝王蟹,结构又拿去还房贷了。 而且,投资和存余额宝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一旦你用这笔钱去投资了,那基本上就意味着这笔钱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与你无关了,当它赚钱的时候,你会想让它赚更多,当它亏钱的时候,你会想让它回本,但无论是赚…

2021年6月2日 0条评论 1529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先说结论,普通人只需要在最关键的节点竭尽全力即可。 普通人的一生会有那么为数不多的几个关键点,有些是我们能选择的,有些是不能选择的,在这几个关键点之外,其实对整个人生没有太大影响,所以,我们不应该把精力平均分配到每一段人生旅程上,而是应该找准关键点,然后竭尽所能围绕这个关键点做自己能做的一切努力,这样,我们才有机会迸发出更炽热的精彩。 普通人的第一个人生关键点是诞生,这也是我们唯一不能选择的关键点,这个关键点几乎决定了我们人生的下限,有些人碌碌无为、穷困潦倒地度过一生,有些人同样碌碌无为但却能锦衣玉食地度过一生,这…

2021年5月30日 0条评论 1590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先说结论,焦虑的最根本原因是因为试错成本提升了。 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曾写下这样的句子:“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同样,德国电影《英俊少年》插曲《小小少年》也出现过这样的歌词:“小小少年,很少烦恼……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这是两位不同国籍、不同年代的作者在讲述同样感受句子,虽然一眼看上去似乎写的是少年时的无忧以及成长后的焦虑,但其本质却是人在少年时试错成本非常低。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然后再学习并纠错的过程,因为在成长过程中犯错的成本非常…

2021年5月24日 0条评论 1518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先说结论,想要成为更好的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收缩你的关注圈。 因为在你成年之后,那个能让你变得更有价值的人基本上只有你自己,而当你的关注圈很大的时候,你的大量精力会浪费在很多不必要的地方。比如你从来不炒币也不打算炒币,但你总去关注那些这个币那个币又涨了多少又跌了多少,然后再从炒币关注到显卡价格,从显卡价格关注到芯片产能,从芯片产能关注到华为,从华为到英国拆除5G设备……然后就可以这样无限循环关注下去,等一回神,可能一整天的空闲时间都花光了,但是,你有没有回过头想一想,你关注的这些东西,对你其实可能真的没有多少价值,…

2021年5月17日 0条评论 1771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先说结论,为你的人生开启一个小号能有效抵御很多风险。 这种说法与通常要求的专注并不冲突,因为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即便你完全专注于某一项工作,你也完全能抽出一丁点时间,打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模板的小号。 举个与工作相关的例子,比如你是一名语文老师,无论怎样你都需要备课,那么你其实可以在备课的同时录制一份试讲视频,然后共享到互联网上,既可以让你在录制过程中和剪辑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获得新的讲课思路、提升讲课技巧,同时也能为你在互联网上开启一个人生的小号,也就相当于开辟一条全新的赛道,在这条赛道上,也许你能成功…

2021年5月9日 0条评论 1995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先说结论,当你有了利他思维你就能与对方站在同一阵营。 利他思维常见于销售,举个例子,你路过水果摊,看见其中某种桔子很漂亮,在你问店员价格然后在单纯的得到价格回复之后,你将基于自己的对价格敏感程度和需求期望进行两次简单判断后得出买或者不买的结论,但如果你在询问价格之后,店员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反过来问你对口味甜度的需求,然后根据你的口味向你推荐产品,这类话术虽然简单,但由于店员使用了利他思维,将会有效提升成交的概率,因为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是很难排斥和拒绝一个切实为自己考虑的人的。 使用利他思维一定要注意三个要点:小…

2021年4月28日 0条评论 1964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先说差别,后说培养。 兴趣大多数时候是与生俱来的,因为你的兴趣不会突破你认知的范围,但是兴趣可以被发现,因为你并不知道那些你还不知道的事情你感不感兴趣,只有当你真的接触到某件事情之后,你才会真的知道你自己的感受。比如你所居住的环境从来都不会下雪,在你没有体验过滑雪的时候,其实是很难对滑雪感兴趣的,这个时候你如果觉得滑雪很有意思,其实并不是因为兴趣,而是因为好奇,只有当你真实地体验过一次滑雪之后,你的好奇被满足,你才知道自己究竟对滑雪有没有兴趣。 再来说说能力,能力并不一定与兴趣有关,能力基本上都的是锻炼出来的,只不…

2021年4月26日 0条评论 1619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先说结论,自信源于体验。 相信有很多人读过类似帮人提升自信的书籍,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方法论、实践法,但很多往往都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真正有效的是源自于体验后的感觉。先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曾经打游戏还不错但主持会议不行,这个时候,我面对大多数玩游戏的人来说,我都能做到很自信,即便自己不一定能赢过对方,但是因为我有足够熟悉的体验,我依然能够表达出我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而如果让我去主持会议,我可能会心态极度紧张,这甚至让我有过胃痉挛的体验,但随着时间和阅历的增长,主持会议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例行的工作,这个时候的我对主持一场在…

2021年4月15日 0条评论 1549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兼职在当下社会环境中出镜率越来越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兼职。 只要聊到兼职,基本都能听到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不要从事兼职,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主业上,通过在主业上获得的提升来抹平甚至获得远大于兼职的收益,另一种是尽量从事兼职,在有能力的时候争取多获得一些额外的收益换取更好的生活。我个人认为,这两种声音都有正确的地方,但却又没有说到点子上,我觉得要不要从事兼职应该从三个决策点出发,首先是你的能力与行业适配度的高低,其次是行业收益获得的高低,最后是你的兴趣与行业适配度的高低。 我们举个例子来看一下,假设你有包饺子、写小说…

2021年4月7日 0条评论 1608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从字面上看,这似乎是判断题与思考题的差别,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两个问法会对回答者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两个常见的问题。 从“为什么”打开来说,为什么的问法一般都带有一定的观点或者倾向性,比如“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等等,当这种观点或倾向性出现了回答者能很明显感受到的谬误时,回答者一般会先否定这种说法,然后再进行解释,比如把刚才的问题改为“为什么苹果熟透后就飞上天去了?”回答者一般都会先否定,然后讲解万有引力的道理,但如果提问者的观点和倾向性所包含的信息并没有能让回答者察…

2021年4月5日 0条评论 1635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19101112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