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百科有对明斯基时刻的详细解释,这里就不转述了,我把它简单的概括为泡沫破裂的时刻。 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避免让自己抵达明斯基时刻。当然,在通常状态下,我们如果不进行高风险操作,比如贷款进入股市,另一些如果没有特定需求的操作我们一般也不会去干,比如从银行贷款出来再存到银行,因为通常来说,银行的存款利率总是低于贷款利率,那么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抵达明斯基时刻的概率比较低。但是,有一个比较容易被大家忽略的情况可能存在明斯基时刻,那就是买房。 中国人对买房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这种情结造成了很多刚需,再加上前些年房价一涨再涨…

2021年3月4日 0条评论 1710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多巴胺与内啡肽都是人体分泌的激素,这是人类的自然进化机制,两者都能让人产生类似于快乐的状态,但他们两者对人的行为影响却有极大的差别,如果我们能利用好这两种激素,会让我们过上不一样的人生。 先说说多巴胺,多巴胺是奖励机制,比如你吃到了好吃的东西,你的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让你产生兴奋和愉悦的情绪,这种兴奋和愉悦会被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当场让你获得,另一部分将被转化为渴望储存在你的大脑中,促使你将来再一次去吃这个东西。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身体上不断被发生和重复,一部分完成难度大分泌的多巴胺少的事情会被大脑抛弃,剩下那些完成…

2021年3月2日 0条评论 1825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事情,但擅长并不一定代表他已经掌握了这项技能,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如何把擅长固化为技能。 首先我们先阐述一下擅长的定义,擅长就是对做某件事显得应心得手。举个例子,我们身边都会有从来没有学过演唱,但唱歌唱得比较好的人,这就是擅长。而学过演唱的人会知道怎么控制气息、如何正确控制声带发音、怎么做真假音切换、如何表达感情等等,这就是技术。与技术相比,擅长往往来自于爱好或者天赋的直觉,然后又通过懵懂的模仿和练习获得提高,所以擅长的人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技术往往能确定关键点,只要针对关键点进行突破…

2021年2月27日 0条评论 1561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可能是受一些爽文小说的影响,很多人想暴富,想一夜成名,这样的幻想没什么错,就像买张2元的彩票,谁不想中个500万,至少想上去是挺爽的,我想说的是,想没有什么错,但总想把它当真就要不得了。 无论是学习、创业、投资还是健身、减肥,其实没有什么是短时间能做起来的,回头看看高考为什么能改变大多数人的一生,因为他们是用12年的时间去沉淀积累然后爆发出来的。人这一生并没有太多个12年,但我相信只要有人愿意为某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奋斗12年,他一定能有比常人高出太多的能力,只要这个目标不是太过分,基本上都能实现。 不要羡慕人家能抓住…

2021年2月8日 0条评论 1724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如果你在某种环境下能建立自己的优势区,那在这种环境下只要你不主动示弱,就将会有效地放大你的优点、增强你的魅力、巩固你的气势,从而能打破某些原有的桎梏,形成一些对你有益的局面。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和一个层级比你高的人平等的交流,那地点一定不能选择在他的办公室或者他的家里,因为在哪样的环境下,本身他就比你层级高,再加上环境优势,你交流的起点会自然而然的被压制到最低,也尽量不要选择那些平时你都不常去的高档餐厅,你不常去并不代表对方不常去,说不定还会发生用餐礼仪都搞不清的尴尬情况。这个时候,如果你有适合的优势区就可以邀约对…

2021年2月6日 0条评论 1784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今天又翻看《塔希里亚》故事集,它的《命运》一章中讲了一条龙的内心是如何强大起来的,我每次看都有触动,今天分享给大家。 因为短暂才会想要不朽,因为卑微才会想要权利,因为软弱才会整天叫嚷着:“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我们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命运是什么?你所能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你所能选择的和你无法选择的,都是命运。 矮人认为,强大就是团结。人类认为,强大就是权力。精灵认为,离神越近就越强大。兽人更简单,谁能杀死对方,谁就更强大…… 如果要我来说,“强大”就是:享受命运为你准备的每一道菜。 是不是看上去和“不以物喜,不以…

2021年1月27日 0条评论 2178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曾经的我在文章非常喜欢用疑问句或者反问句,大家可以在我之前的文章中随便翻一翻就能找到不少的例子,但现在我能不用就尽量不用这样的句式,现在的我都是尽量以陈述句的方式来表达我的观点。 上面这一段说完,如果按我以前的习惯,很自然的会加上一句“为什么呢?”,但现在的我会尝试控制着自己的思维,不再使用这样的问句,因为这样的句式对整个文章除了增加语言效果,对文章的实际内容几乎起不到什么影响。其次在陈述的过程中增加疑问句或者反问句,实际上就是把自己置于了一个更高的层级,让文章增加了说教的意味,如果使用得再不当一点,更有可能会让文…

2021年1月25日 0条评论 2076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最早我是在幼儿教育的相关资料上看到这个方法的,虽然我在育儿的实操过程中没用上,但并不代表它没有意义,今天把这个方法分享给大家。 方法的内核关键点是不要让决策者做问答题,而是要让决策者做选择题。比如,孩子不爱吃水果,但你又想让孩子吃水果,那你就不要问他你要不要吃苹果?这样孩子的回答很有可能是不吃,但如果你问的问题是:你要吃苹果还是草莓?孩子很有可能就从中选一样。 同样的理论在商业中也是有效的,举个例子,早点摊在主营米线、豆浆、油条的同时也卖茶叶蛋,茶叶蛋味道一般但还是有少量的人买,假如每天有200个人来吃早点,如果摊…

2021年1月23日 0条评论 1970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一开始,我们的大脑是喜欢信息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它都喜欢,但有些信息它吃进去可能不消化,这就让它产生了痛苦,随后它就开始抵制接收这部分信息,于是“学习”这个动作就被嫌弃了。如果我们要让大脑重新喜欢上学习,就需要明白我们的大脑喜欢什么,然后我们就能以它投喜欢的方式进行投食。 我们的大脑最喜欢的五类信息:安全感、情绪、代入感,而这三点恰恰全部来源于人作为一种动物的天性,他们保证了人类这一生物物种的延续,今天我们就把它们捋一捋看看它们的内核是什么。 首先是安全感,安全感就是对旧信息的重复,虽然你已经知道了整个信息,甚至清楚…

2021年1月22日 0条评论 1916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当你能得到的有限时,就不要想着大而全了,尝试放弃一部分,会让你更能获得你想要的。 大家都知道,如果你下午想要和朋友踢球,那么下午就没有时间和朋友开黑了,而这个简单的道理,用在知识获取上也同样有效。比如,你想通过投资来获得收益,那么你把时间花在设计学习上,必然会影响投资的学习,如果你说我可以学设计也可以学投资啊,哪也没问题,因为你还有其他可以放弃的不学的部分,或者自己的锻炼、娱乐、睡眠时间,要知道,你的时间就是一个最大的限制体,你只能挤,但永远不可能创造。 有些时候,选择的路径越多反而越难获得自己想要的,看上去似乎每…

2021年1月19日 0条评论 1806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111121314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