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如果做事失败的概率总是大于成功的概率,那么很有可能是缺乏经验。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如何把经历转化成经验。要知道,经历和经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事情,经历通常只能增加我们的体验,如果是成功的经历就会逐渐增加应对相同事件的信心,如果是少量的失败经历有可能仍然还是增加信心,但如果失败的经历过多,则有可能反过来让人丧失信心。 经验是经历的总结,是对整个经历的回顾,然后逐一总结出整个事件的要点,这其中必须要同时包括成功的那部分要点和失败的那部分要点。总结完毕后,可以先对照着失败的部分进行梳理,看看如果未来还发生同样的事情…

2022年1月8日 0条评论 1681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先说结论,选择权每个人都有,只不过有些人不使用它。 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考上了公务员,在周围人看来,他已经是找到一个一份好工作,捧上了一个铁饭碗的人,但在他自己看来,基层公务员事情非常繁杂,完全没有像从前人们口中说的那种一张报纸一杯茶就能过一天的情况,所以他开始每天抱怨事情多、加班多、收入不高,有人跟他开玩笑说:“你都当公务员那么多年了,应该也积累不少人脉了,要不自己出来当老板吧。”他就又会开始抱怨自己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一样不落下,不是自己不愿意当老板,而是自己没得选。类似这种没得选的例子一举就是一大把,仿佛每…

2022年1月6日 0条评论 1561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先说结论,分清什么时候需要管过程,什么时候需要管结果,能让你的管理过程更加有效。 虽然我们都知道,先有过程后有结果,但在实际工作中总会听到一些诸如“我不要过程,我只要结果!”或者“先不管结果怎么样,过程必须管好!”之类的要求,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实际情况。 我们从结果说起。结果可以是整个工作或项目的结束,也可以是工作或项目中某个段落的结束,所以,我们可以把结果分为以下几对:大的结果和小的结果,长周期的结果和短周期的结果,较难完成的结果和容易完成的结果。根据这样一区分,我们不难发现,两两结果之间前者都是由多个后者组成…

2021年12月31日 0条评论 1611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先说结论,实体门店与网络门店将开始逐渐回归平衡。 10月份的时候写过一篇《不要迷信互联网,实体仍然有机会》的文章,预估网上门店的拐点即将到来,没想到才过了两个月的时间,腾讯就把京东的股份当做红利分给了股东门,根据我的判断,这正说明网上商店的拐点正在加速到来。 简单来说就是在最早的时候,网上门店得益于“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这一短暂的供需失衡,创造出了巨大的蓝海市场,那个时候消费者的需求是远大于网店销售的产品的,只要有产品在网络上销售,基本上都不愁卖不出去,但随着京东、拼多多的逐步兴起,以及生产商对网上卖货开始适应,这种…

2021年12月25日 0条评论 1980点热度 1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先说结论,这里说的是广博而不是渊博,老板并不需要特别深入的理解某项业务,对某一个细分业务特别专精的人,其实不太适合当老板。 因为当对某个细分业务特别专精的时候,做任何事情都容易带上这个细分领域的特定思维。比如一个专注于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人突然有一天想跳出来创业,那么失败的概率其实是会非常高的,因为他的思维往往是我的技术非常牛,能开发出非常好的软件,但其实他所开发出的软件并不一定符合这个市场的需求,也许他确实能开发出一款能精准识别流水线上某个空盒子的软件,但等到去销售的时候才发现,别人用大功率风扇对着流水线吹也能解决这…

2021年12月23日 0条评论 1805点热度 1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先说结论,任何一家公司只有有了利润,才有会充沛的生命力。 前段时间的能耗不足,拉闸限电的现象一直持续突出,一些低端制造的企业很有可能面临着违约、亏损、破产的局面,可有那么一部分企业一边抱怨着不能生产,另一边却又同时抱怨着订单太多和竞争太过激烈。 乍一听订单太多接不完和竞争太过激烈利润不足两个问题是相互冲突的,订单都已经多到接不完了,为什么还会利润不足甚至亏本呢?其原因就是要生产足够便宜的产品去占领市场,哪怕我自己不赚钱,也要趁机挤死竞争对手,哪怕我生产不了那么多产品,也必须把有的单子给抢了,让竞争对手抢不到单子。反…

2021年12月17日 0条评论 1638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先说结论,陌生客户不要盲目的拜访,而是应该通过他人转介绍。 举个电话拜访的例子,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接到陌生电话后,如果对方一开始就表明身份进行电话营销,那如果不是自己本身就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大概率是会直接挂机的,但如果对方的开场白是这样的:“您好XXX先生/女士,XXX把您的电话推荐给了我,说是你可能会对我们的XXX产品感兴趣,请问您愿意花几分钟让我给您介绍一下吗?”这个时候,无论我们对电话营销人员所说的产品感不感兴趣,大概率是会愿意花几分钟听他把产品介绍完的,这并不是给营销人员面子,而是在潜意识里面,我们会愿意把…

2021年12月16日 0条评论 1485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先说结论,让客户成为你的销售员,把他的人脉变成你的人脉。 第一步,想办法让你的老客户愿意带新客户来,也就是让老客户引流新客户。这个方法奶茶店之类的用得比较多,简单来说就是当老客户消费完之后,给他赠送一张卡片,卡片内容就是“两人消费一人免单”相当于打5折,或者“第二杯半价”相当于打7.5折,具体优惠的额度需要参考自己行业的利润来设置,这样每次老客户消费完之后,下一次都会有意向带一个新人过来一起消费,完成第一种引流目的。 第二步,想办法让有一定消费习惯的老客户储值,储值多少数额就按照储值额度的层级,送数倍于储值卡额度的…

2021年12月8日 0条评论 1818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先说结论,要做技术导向型的行业,不要做资源导向型的行业。 之前有写一篇《不能做的行业有哪些?》,里面基本上对有资源才能做的事情进行了分析,这里就不赘述了,有兴趣的可以直接翻。 所以,白手起家一定要做技术导向型的行业。当然,这样的行业需要一定的技术来进行支撑,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技术都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对于知识水平、综合素质都相对比较高的人来说,可以学习一些门槛相对更高一点的项目,比如编程、剪辑、特长教学等等,而对于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相对弱一点的人来说,可以学习那些更多需要实操来获得技能经验的项目,比如厨师…

2021年12月4日 0条评论 1521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先说结论,差异化的产品能带来稀缺性,而谁更稀缺就意味着谁就有了定价权。 之前写了一篇《解决客户费力度问题》的文章,里面就提到,用解决客户费力度的方式创造差异化,这种差异化是来自于更优质体贴的服务,它在其他商家没有做到这个层次服务的时候,可以更稳定的留住客户,但是,这种较低程度的差异化会随着其他商家的洞察而陷入内卷,直至利润逐步回归到社会平均利润。那么,如果有可能的话,打造一个更加差异化的产品,将会是一个创造稀缺、创造定价权和利润的方式。 举个例子,曾经在视频网站上看到一个背包的介绍,它设计了背部能够上下滑动的减震装…

2021年12月2日 0条评论 1502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1234527